我院师生参与“中山大学极地”号三亚科考航次
碧海之上,科考正当时。2025年5月26至30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成功完成了三亚航次的任务。本航次是中山大学多学科协同育人的一次重要实践,我院魏天骐副教授带领的三名研究生朱泓羽、黄凯辉、黄雨鑫参与此次任务,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极地与海洋科考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索。


航次由中山大学组织,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的17名学生参与实训。我院三名学子与各高校及来自校内各单位的队员们密切合作,完成船舶结构学习与消防演练,并通过参与六期“逸仙极地讲堂”的专题交流,在极地科考历史、遥感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测绘工程、海洋地质、临床医学等主题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同时,在真实海洋环境中实践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数据处理技术,针对极地与海洋科考的复杂场景,提出多项可行性技术方案。
通过参与本航次科考任务,我院三名学子深刻领悟到学科交叉不是口号。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是算法,需求与实践是驱动力。初次航海的晕眩、深夜抢修设备的紧张、与船员探讨机器狗应用的火花,都成为他们独特的成长注脚。当落日将海面染成金红,师生围坐笑谈科考趣闻;飞鱼跃浪、海鸟伴航的瞬间,更让这群年轻科研人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科学的诗意。同学们说:"以前从未想过会以'随波逐流'的方式做科研"; "科研不是实验室的独奏,而是与风浪共舞的交响。"——五天的航程虽短,却让学子们的收获远超既定实验任务:朱泓羽获得了优化算法的灵感,黄凯辉萌生了机器人应用新构想,黄雨鑫则了解了特殊情况下导航的需求。
航次结束后,我院举行欢迎仪式,师生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青年担当等话题展开交流。此次科考实践不仅拓展了我院学生的科研视野与实践能力,也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积累了宝贵经验。
特别鸣谢
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