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

       学校现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三座核心城市广州、珠海、深圳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其中,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

       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坐落在依山傍海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党建从标准化、规范化向品牌化阶段迈进,探索形成“人工智能+国之大者”党建特色,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双促。

       学院正在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需求性的办学特色,矢志建设交叉融合的新型深蓝学科,打造集前沿问题基础层、学科交叉中台层、领域赋能应用层的AI生态,重点联动“智能计算与智能学习”“智能感知与智能探测”“智能决策与智能控制”3个关键领域协同发展,汇聚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

       学院以人才强校战略为指引,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4人,初步建立起一支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在本科阶段唯一布局人工智能专业的学院,已逐步形成厚基础、重交叉、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硕博阶段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度服务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级大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支撑无人集群系统的人工智能新模型、新算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在行业大模型、大数据智能、空天智能等方面形成了自我特色;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测绘、医学辅助诊断、海洋气象预报、空天智能等领域的赋能,加速其产业化应用步伐。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建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和超高清技术与应用创新(智慧视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群体智能与无人系统珠海市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军民产深度协作的良好局面。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构建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近年来,学院共有200余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多名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以上的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学子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寒假返家乡、社区实践等活动。学院首届本科生毕业升学率达57%,首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根据毕业生跟踪了解,无论是信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国家党政机关都对人工智能学院毕业生有较高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