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午餐会:学风建设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不断走深、走实,学院秉承“我为师生办实事”的目的,于2021年5月26日在海滨红楼10号107会议室召开师生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印鉴教授、余立人书记,余建兴副教授、王雪鹤副教授、常晓斌助理教授,陈陟、蒋滔、戚晓霞、郭妍湘与10位本科生就课堂纪律、听课感受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午餐会是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作答。
老师问:
为贯彻落实教务部“三个一”工作要求,学院领导不定期进行了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大多数学生表现良好,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有上课睡觉、玩手机、自己看书、随意走动等现象。为开展好学风建设,现想了解一下大家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同学答:
课堂上的确存在玩手机、打瞌睡、自己看书的情况。关于手机问题,学院实行了“停机坪”措施,大多数学生是认可的,但目前该措施似乎暂停了。“停机坪”尽管能有效减少大家课上玩手机现象,但对于习惯用手机拍板书当笔记的学生很不方便。
关于课堂犯困问题,有时是因为晚上赶作业太晚,上床后想通过刷手机放松,结果熬夜到更晚;有时是因为课程时间在容易犯困的时段;有时是因为课程内容太难或太容易。
课堂上自己看书,不听老师讲课往往是因为听不懂。例如,有时遇到一个很难的知识点,或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会不自觉想去搞懂它,结果就停止了听课,自己看书、查资料。
经过师生交流,形成了以下建议:
首先,教师要控制好授课节奏,增加课堂互动,在重点的地方进行演板,并提醒同学们做好笔记,鼓励学生手写做笔记;
其次,同学们要学会观察自己学习的节奏:有的人进入学习状态更快,有的人上课专注的时间更久。一节课从头到尾注意力完全集中未必现实,因此,更要把精力集中在听重点上,听课疲劳的时候可以通过动手在课本上做记号或抄笔记等让大脑更换获取信息方式,但不可以打瞌睡、随意走动,或刷手机;
然后,要尊重学习规律。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的习惯;
次之,要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在课堂上遇到卡点时建议不要陷入这个知识点,即使听不懂也可先记录下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回过头思考时效率会更高;
再次,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大家正在学习数学课、编程课和物理课,在学习物理和编程时不妨联系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从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的认识;
最后,寻求他律,争取坐在教室中间的前排听讲。
老师问:
同学们在听课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现阶段老师的授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同学答:
有个别课程老师板书文字偏小,有写板书时遮挡板书的情况;个别课程希望老师可以增加一些例子,便于理解;个别课程建议老师多讲解作业;个别课程希望老师语速放慢,并明确重要的知识点。(以上问题在会后均已向相关任课教师反映,同时建议同学们下课后直接与教师交流沟通。)

结语
人工智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选择了AI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多努力与付出。现在有很多高校和企业都经常询问我院能否介绍同学去读研或工作,这一方面说明大家所学的专业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它承载了很多期待;在另一个方面也意味着,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家的能力要匹配得了国家和社会的期待。因此,本科阶段的学习一定不会是轻松的,我们要不断克服困难,面对学习的压力,坚定信念,将自己锻造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