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赴云南澄江、凤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活动
2025年7月2日至7日,我院组织15名师生前往云南省澄江市、凤庆县,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紧扣“深化国情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赋能青年成长”的主线,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贡献智慧力量。
追寻校史足迹,深耕国情社情
在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师生们认真参观珍贵的校史档案与历史实物,深入了解抗战烽火中中大师生坚持办学、教育救国的感人事迹。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实物,生动再现了当年师生们弦歌不辍的奋斗历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大人血脉中流淌的家国情怀。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厚重的历史传承转化为实际行动,以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发展。

▲ 我院师生在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凤庆县红塘村,师生们实地考察了由中山大学、上海市崇明区、凤庆县红塘村共建的"逸仙茶厂"。通过参观现代化生产线,与当地茶农深入交流,大家真切感受到产业帮扶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显著成效。随后,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凤庆核桃文化主题展馆、云南一叶生物科技公司、"云上花海"现代农业基地等地,系统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生态农业与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在安石滇红茶博物馆、凤庆茶厂区旧址,师生们还深入学习了滇红茶作为"抗战茶"的红色历史,以及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发展。

▲ 参观过程
探索技术应用,AI赋能核桃估产
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师生们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实践。依托已经在荔枝产业中应用的智能估产算法和技术经验,同学们深入山间地头,实地采集数据、测试模型、优化算法,基于本地化数据和农户经验反馈,持续进行模型迭代与算法针对性优化,致力于开发一套适配核桃生长规律、满足当地实际需求的智能核桃估产方法。这项探索是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农业生产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 居民介绍核桃生长情况(上)、我院学生在采集核桃数据(下)
学习支教精神,AI科普助力学子成长
教育帮扶也是此行的重要内容。在澄江二中、凤庆鲁史中学,师生们与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座谈交流,聆听他们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同时,团队还为当地学生带去了生动有趣的AI科普课堂,通过编程体验、智能对话等互动形式,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活动,是一次融合红色铸魂、科技赋能、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展望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内涵,引导青年学子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爱国情和强国志自觉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